当前位置:   首页 > 善达观点 > 悦善周报2017019期

悦善周报2017019期

所属分类:善达观点   上传时间:2017-5-23   

悦善周报

019

【善闻】

监管层对通道业务作最新表态,资管"去通道"序曲拉响

519日,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在发布会上指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从事资管业务应坚持资管业务本源,谨慎勤勉履行管理人职责,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各资产管理人应引以为戒,结合自身管理能力,审慎开展业务,珍惜名誉,取信于投资者、取信于市场,切实履行投资管理及合规风控的主体责任。

这是在处罚新沃基金时,发言人作出的表述,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通道业务的禁止说法或不单单指基金行业,而是针对整个资管行业——这句话的主语是“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这其中或包括了券商资管、基金公司及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

通道业务狂飙

通道业务是中国证券市场分业经营、牌照管理环境之下的一种特殊业态,信托、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都可以实现“通道”性质。对券商而言,由于不用主动管理即可坐收一定的通道费,通道业务在券商资管业务中一直占据相当比重。

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一季度资管行业规模统计显示,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定向资管计划,整体规模仍保持较高增速,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管通道业务发展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保持与2015年相近的水平,但基金子公司专户通道业务受监管政策影响较大,增速大幅下降。

截至今年一季度,整个资管行业内“一对一”产品规模约为27.03万亿元。根据基金业协会统计,今年一季度,基金子公司一对一专户存续产品管理规模达8.21万亿元,公募基金存续的一对一专户规模为4.18万亿元,而相应的券商定向资管规模约为14.69万亿元。

虽说一对一专户及券商定向资管计划并非全部为通道业务,也有部分主动管理产品,但确实存在当沦为通道时可能会委托人话语权更大,甚至拥有绝对话语权的情况。

2012年资管新政实施及此后大集合被叫停后,券商资管的通道业务就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券商资管格局也由此发生了逆转。

2012年,集合计划在券商资管总规模中的占比,从前一年的53%直线跌落至11%;而与此同时,以非标融资的通道业务为主的定向资管快速逆袭,在券商资管的规模占比从前一年的47%直接飙升至89%。此后三年,定向计划都保持在90%上下的占比。

监管持续趋严

20166月,新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完成修订,将券商资管纳入表外业务,通道业务计入杠杆率约束,资管业务规模计入风险资本,定向资管计提比例大幅增加,通道业务因为计提净资本而受到约束,但可以明确的是这一新规实际影响有限。去年7月,证监会“新八条底线”颁布实施,从适用对象、销售募集环节、分级结构设置、资金池业务和投顾等角度多方面约束资管业务。一家券商老总表示,在“新八条底线”颁布后已开始对资管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包括逐步收缩资金池产品、控制通道业务规模等。而伴随通道业务竞争加剧、费率长期受抑制,证券行业内也对提高主动管理规模达成共识。

同年12月,基金子公司净资本约束正式落地,各项业务均需与净资本挂钩,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量骤减。一行三会的协调监管措施,旨在降杠杆、去通道、强化风险管控。

资管行业何去何从

此次证监会发言人的表态,或开启整个资管行业“去通道”的序曲,未来,券商资管行业发展必须摆脱监管套利,回归资产管理行业价值挖掘、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的本源,主动提升管理能力。

同时,业务方向从通道业务逐步转为主动管理和证券化。魏星指出,在多重监管政策的引导下,券商资管通道业务增速从整体来讲已呈现下降趋势,而以银行委外投资为主体的主动管理业务出现了快速增长,并且投资方向越来越多元化。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业务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也成为近两年资产管理行业的新亮点,并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此外,盈利模式从资产负债驱动转为资产配置驱动。券商、基金接受银行理财资金进行中短期固定收益管理的模式实际上是买入并持有为主的资产负债业务,其业务核心是流动性管理。但随着债券牛市的结束和优质资产供给的减少,原有业务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做大规模,需要转向资产配置驱动的净值化投资管理模式。

具体到券商资管,华宝证券分析师李真表示,在资产荒的大环境下,证券公司作为直接融资的中介,连接了资金端和资产端。未来,券商通过转型“投行+资管”模式,以买方视角掌握投资需求,凭借自身投研实力,主动创设金融产品,对接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证券公司通过发展ABS,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产品设计及投研能力,通过ABS产品创新,连接资产端与资金端,充分发挥券商各部门协同效应,推动证券公司投行资管的转型。

【悦读】

世界最薄全息设备问世:未来手机将实现全息显示!

最近,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联合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全息设备。未来,这项技术有望让三维全息显示集成到智能手机中,这种全息图像可通过裸眼观看。迄今为止,它也是可集成到消费电子产品中的最薄全息设备,厚度不到人的头发丝千分之一。

什么是全息技术

简单说,就是利用光线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

  • 《“瞬间转移”?微软新的AR技术holoportation给你一种全新体验》:介绍过微软的全息影像传输技术,但是这项技术观察全息图像,需要借助微软 HoloLens全息眼镜。

  • 《科学家研发超颖材料设备 全息技术从科幻走向现实》:介绍过澳大利亚科学家利用超颖材料,实现复杂的红外线全息图像。

  • Wi-Fi全息技术:能穿墙获取物体全息图像!》:介绍过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利用Wi-Fi辐射实现的全息技术,这种全息显示已经不再是光学原理。

  • 《声音三维全息成像技术:重新演绎毕加索名画和平鸽》:介绍过声学全息技术,科学家利用声波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全息图。

目前,电子设备的发展呈现出轻薄化、小型化的趋势,那么全息成像设备要集成到消费电子类产品中,厚度自然是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目的就是:要让全息成像组件变得足够薄,从而可以灵活应用到如今的电子设备中去。

技术创新

最近,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成功设计和制造出裸眼可见的超薄三维全息设备,其厚度不到人类头发丝厚度的千分之一,而且可以集成到消费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上。

从技术角度讲,通常全息图像都是通过激光创建,通过调整光的相位,形成一个具有三维深度效果的图像。为了产生足够大的相位偏移,所以过去的全息设备所采用的材料厚度,必须到达光波长的级别,一般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400760纳米。

然而,这项创新技术突破这一限制,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厚度只有25纳米的全息设备。

这种设备的基础是一种特殊的材料:拓扑绝缘体,这是一种新型量子材料,其表面具有低折射率,而内部具有超高折射率。这一特性特别适合于新型光学设备,包括纳米级全息设备。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拓扑绝缘体材料Sb2Te3

由于这种超薄的拓扑绝缘体薄膜,在其表面和内部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光学共振腔。这个共振腔可以增强相位差,从而实现三维成像。

除了采用了这种特殊的拓扑绝缘体材料,在超薄全息设备制备方面,研究人员也采用了十分简单、快速的方法:激光直写技术,它将有利于这种全息设备的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应用。

未来展望

“下一阶段的研究是开发一种刚性薄膜,能够集成进液晶显示屏,以实现真正的三维全息显示。这需要将纳米全息设备的像素尺寸缩小至十分之一,甚至更小。除此之外,正在努力制备柔性和弹性的薄膜,使得全息技术应用到更加宽广的领域。”所以,显示屏等电子配件行业将会迎来新的投资机会,全息显示技术可能会对整个电子产业产生一次大的轰动,可着重关注下!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投资者应为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任何网页,即表明您已同意接受以下条款与条件的约束。下列条款与条件可能会做出变更。如您不同意下列条款与条件,可选择放弃访问本网站。"本网站"指由上海善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统一简称"善达投资",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发布的本网站(www.shandacapital.com.cn)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

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但本公司不承诺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本网站发布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公司对来源于第三方的信息及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不做任何保证。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工具和资料仅供一般性参考,除非另有明确协议,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您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与本网站所载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

上海善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